注册  |  登录
 明朝学校教育为科举考试服务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制度
廉政制度

明朝学校教育为科举考试服务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1-12-23 14:10:59   浏览:592次  字号: [大] [中] [小]

科举制是用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是明代选拔人才和官吏的主要方式。科举取士始于隋,历经唐、宋,这一制度已逐渐完善。明承元制,洪武三年(1370 年)五月,诏行开科取士。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由于当时国家急于用人,命各行省连续三年举行乡试,且免行会试,直接赴京听选。还宣布“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责诸行事者甚寡”。所以洪武六年(1373 年)决定停止科举,“专用辟荐”在此后十年实践中,以朱元璋为首的统治集团,总结了选拔人才的经验,深感荐举制并不能保证荐人才的质量及选官的要求。为此,洪武十五年(1382 年)决定恢复科举,洪武十七年(1384 年)三月,重定科举之制。令各省举行乡试,明年复行会试与殿试。自此而后,科举成为定制,乡试、会试、殿试均三年一次。

明朝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学校学习的内容到科举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方

式方法的培训及各级学校教育的教学、管理、考核、奖惩以及通过科举入仕等诸多方面,都充满了浓厚的为科举考试服务的色彩。《明史·选举志一》中记载“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这正说明了学校作为科举取士的基础教育作用,明朝科举取士的过程也正是学校科举一体化的过程。

明朝学校科举一体化的特点决定了明朝地方府、州、县学的基本办学教育走向,它同中央国子学一起构成了明朝封建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举取士制度则是明朝各级学校教育的必然归宿。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明朝监察立法成熟,监察官职权空前加强
  • 下一篇文章:明朝科举制度与理学的渐进与紧密的结合
  • 热点新闻
      重庆市荣昌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等单位开展“清风
      山西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坚持正风反腐一起抓
      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兜牢食品安全底线
      原原本本学 融会贯通学 联系实际学
      严惩靠企吃企腐败问题
      下更大气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
      清风拂沈水 廉韵长传续
      重庆多方位收集群众诉求
      浙江持续打好组合拳
      严查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第九届中国廉政理论高端论坛”在京举
      严查变相公款游
      关龙逢
      皋陶
      贾谊的廉政思想
      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持续提升基层执纪执法水平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