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清朝官员俸禄制度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制度
廉政制度

清朝官员俸禄制度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2-01-14 14:38:52   浏览:1854次  字号: [大] [中] [小]

清初的俸禄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对各级官员规定了很低的俸禄标准。从顺治四年(1647 年)至康熙八年(1669 年),清朝政府对官员俸禄做了几次大的调整,遂成定制,一直延续到清末。据清朝《户部则例》卷七记载,清朝官员每年的俸禄(白银)是:一品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九品三十三两。当时中央各部的尚书、侍郎以及地方最高级官员总督、巡抚,一般是二品、三品官员,极个别属一品官。官至如此,也只有 130~180 两的俸禄,这个标准是很低的。然而,即使这么低的俸薪,有些官员往往还领不到全额,清朝政府常用扣俸、罚俸的方法处分官员,如康熙初年,有的地方官在任仅两三年时间,被处罚的俸银则达到二三十年之久。康熙末年,山东国库出现几十万两白银亏空,户部要求用全省官员的俸银来弥补。


雍正帝执政后,认识到俸禄过低难以维持官员的基本生活,开始推行“养廉银”制度。每名官员“养廉银”的多少,与他们的官品级别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所辖地区的大小,地方的贫富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地区养廉银的数量区别很大,不过“养廉银”的发放,的确缓解了官员俸禄过低的问题,增加了各级官员的收入。当时各级地方官的养廉银收入都比俸薪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自总督到知县各级官吏,都有 3 万到600 两数额不等的养廉银。养廉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相当于岗位津贴,官员一旦离任,就不再领取。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 下一篇文章:清朝密折制度
  • 热点新闻
      重庆市荣昌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等单位开展“清风
      山西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坚持正风反腐一起抓
      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兜牢食品安全底线
      原原本本学 融会贯通学 联系实际学
      严惩靠企吃企腐败问题
      下更大气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
      清风拂沈水 廉韵长传续
      重庆多方位收集群众诉求
      浙江持续打好组合拳
      严查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第九届中国廉政理论高端论坛”在京举
      严查变相公款游
      关龙逢
      皋陶
      贾谊的廉政思想
      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持续提升基层执纪执法水平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