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思想
廉政思想

容错纠错激励担当作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29 15:43:31   浏览:1722次  字号: [大] [中] [小]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湖北省黄石市纪委监委通过加强试点、完善机制、制定清单等方式,不断提升容错纠错工作规范性和实效性。

  全链条统筹谋划。黄石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从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完善知事识人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等6个方面,列出21项具体举措。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提升容错纠错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市纪委监委召集市直单位和县(市、区)相关负责人、企业家代表、普通党员干部开展座谈,并选取一个城区和一个开发区进行容错纠错机制试点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容错纠错典型案例,解读相关政策。去年以来,共对30名党员干部予以容错减责免责。全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市委组织部结合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容错纠错机制试点经验,制定《黄石市容错免责减责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容错减责免责的9种情形。

  全流程一体推进。为推进容错纠错减责免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制定《黄石市纪委监委容错减责免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探索建立容错减责免责“2+N”会审工作机制。“2”即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N”即拟被追责问责对象所在单位主要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特邀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行业领域专家以及党员群众代表等,具体会审人员由市纪委监委和市委组织部根据干部违纪违法事实特点共同协商确定。会审过程中,“2+N”联合核查组共同对干部主观意图、影响后果、补救措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容错减责免责核查报告。坚持流程化操作,从机构设置、申请提出、初审、申请受理、调查核实、研究认定、结果反馈以及结果备案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并制定文书模板和工作流程图。坚持清单化落实,结合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基层监督、专项治理、案例分析等工作,探索建立尽职减责免责清单,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民生改善、应急处突、开拓创新等9个方面、50种情形。

  全方位释放效能。强化宣传引导扩大知晓率,通过媒体阵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容错纠错制度,持续释放尽职免责、容错减责、失责问责的强烈信号。结合纪律教育工作,用好用活市纪委监委“纪法宣讲团”,组织业务精湛的纪检监察干部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农村等开展针对性宣讲,现场答疑解惑,讲清容错政策,讲明容错条款,讲好容错故事。开展案例解析提升指导性,全面收集、筛选汇总容错纠错典型案例100个,围绕项目建设、应急处突、改革创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执行上级决策偏差等7个方面,编印《容错免责减责案例汇编》,印发全市各部门及县(市、区)纪委监委学习借鉴、探索实践。做好结合文章增强实效性。组织巡察、审计等部门围绕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开展重点整治,通过清仓起底存量线索、拉网摸排增量线索、闭环移送关联线索,发现问题线索404件,已办结问题线索363件,处理处分35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1人,做到不该容的坚决不容,切实维护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扎实开展回访教育,做到党纪政务处分回访全覆盖,既让不被容错对象服气、也让容错对象干事更有底气。(夏建军 柯小奇)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以办案为引领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 下一篇文章:让“两面人”无处遁形
  • 热点新闻
      攥指成拳为人民。完善工作格局。明确“各级党组织
      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提升问责质效
      发挥好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用好实事求是传家宝
      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健全“室组地”机
      监督护航国企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
      高质量发展践悟|及时有效惩治新型腐败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
      济南用好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 持续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文化”的价值旨归
      盘活地域资源弘扬廉洁风尚
      从严从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管理监督
      监督护航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修身律己当以“慎”为要
      自觉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与启示述评之
      联动监督推动筑牢廉洁防线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