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思想
廉政思想

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3-08-25 08:57:02   浏览:224次  字号: [大] [中] [小]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选人用人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选用贤能之人,则群贤毕至、事业兴旺;任用“带病干部”,则败坏风气、贻误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选人用人工作,反复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时,再次强调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坚持按政策、按程序、按规矩办事,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这些重要要求,为我们当前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防止提拔使用“带病干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实践指导。

落实选人用人责任,健全完善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责任体系。选人用人是各级党委(党组)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出现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关不严,必须健全完善责任体系,落实好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强化党委(党组)选人用人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选准用好是本职,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带病提拔”是失职,明知干部“带病”仍然提拔是渎职的意识。明确党委(党组)选拔任用干部具体责任,细化“一把手”主要责任和班子成员的具体责任,发挥好集体把关作用,防止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纪检机关对拟提拔人选的廉洁自律情况要严格把关,组织部门落实干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相关工作责任。

强化干部从严教育管理,让干部“少生病”“不生病”,从源头上减少“带病提拔”。干部自身不“带病”,就不会有“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必须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要求落实到日常教育管理之中,夯实防止干部“带病”的基础。强化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宗旨教育,加强纪律和规矩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始终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加强日常从严管理,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定期综合分析研判,抓实干部日常了解工作,及时掌握干部重要情况、敏感信息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观察,全面动态掌握干部平时情况和关键时刻表现。健全落实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制度,防止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而带来的“带病”风险。

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发挥制度程序的把关作用。严格按程序选人用人,切实把好程序关,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执行干部工作纪律,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人用人程序步骤,落实各环节工作细则,强化组织审核把关,做到干部选拔任用档案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必核、纪检机关意见必听、信访举报问题必查,一经发现干部“带病”,不管到什么环节,都要果断“放下”。进一步改进干部任职考察方式方法,强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扩大考察谈话对象范围,多听取群众评价意见,真正考准考实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通过全面“体检”着力甄别、筛查、剔除“带病”干部。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构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规范其选人用人的职责权限,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任人唯亲、搞人身依附。发挥群众监督,改进任职公示内容方式,完善举报查处机制,拓宽信访、电话、网络、短信等监督载体,运用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真正让选出的干部组织放心、人民满意。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倒查实施办法,加大专项检查、集中整治力度,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张爱丰)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在以学铸魂、增智、正风、促干上下功夫 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检察实绩
  • 下一篇文章:让廉洁教育“活”起来
  • 热点新闻
      “四个坚持”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沐运河清风 倡廉洁文化
      让惠民补贴真正惠及百姓
      如实报告不能含糊
      背篼在肩 躬身为民
      提升廉洁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纵深推进国资央企全面从严治党
      抓实抓细纪律建设
      学好用好“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久久为功纠治“四风”
      领会自我革命的文化内涵
      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丨坚定不
      加强类案分析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考核“瘦身”干劲足
      着力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强化以
      创新闯出新天地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