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 充分发挥内部巡视利剑作用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视野
廉政视野

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 充分发挥内部巡视利剑作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07 09:27:46   浏览:808次  字号: [大] [中] [小]

 搞好内部巡视,深入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对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内部巡视涉及方方面面,情况也多种多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聚焦重点、讲究方法,以确保内部巡视取得应有实效。

  聚焦重点

  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方面。重点看被巡视党组织是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具体贯穿于立法、执法监督、代表工作、外事、宣传等各项业务工作之中,着力发现表态多落实少、搞变通打折扣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等问题;看是否自觉跟进、服务、保障“国之大者”,自觉从政治高度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把本职工作融入大局中统筹谋划,把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交给的“责任田”管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方面。重点看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否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啃“硬骨头”,下大气力破解改革难题;对各项改革任务,是仅仅停留在起草方案上,还是拿出了推进的实招硬招;是否存在本位主义,该牵头不牵头、该配合不配合、推诿扯皮等问题。

  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方面。重点看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识是否得到增强、政治生态是否得到改善。突出“关键少数”,看“一把手”是否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是不是清醒认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是敢抓敢管,对纪委书记、纪检委员的工作是不是积极支持,对查处的案件有没有及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看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否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是否加强对分管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督导。针对所属部门存在的问题,看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是否认真加以解决,是否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纪检干部是不是真正发挥了作用,是否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是否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问题,是否有发现问题而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等情况。特别要注意看各单位权力运行和防范廉政风险情况。有的单位权力、资金、资源相对集中,有的虽是所谓的“清水衙门”,但在全国人大这个金字招牌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或影响力,有的干部有可能涉嫌受贿、贪污、侵占、挪用等以权谋私、利益输送问题,对此要深入了解。同时,要看被巡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是否掌握,有没有强化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约。

  在作风建设方面。重点看遵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深入了解是否存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吃老板、公款旅游、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看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实际效果如何,是否仍然存在文山会海以及调查研究走过场现象;是否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重痕迹、轻效果,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等问题;是否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对待和解决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领导班子建设、选人用人方面。紧盯领导班子和“关键少数”,深入了解领导班子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精神状态情况,有没有发挥表率作用、形成“头雁效应”;是不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是否存在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和家长制,以及各自为政、软弱涣散等问题。各单位特别是“一把手”在选人用人方面,是否存在任人唯亲、“近亲繁殖”、“带病提拔”、突击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有没有搞“小圈子”、拉帮结派、人身依附等现象;是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否通过完善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规定。在抓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看是否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否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和“两张皮”现象;是否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和中央国家机关党小组工作规则要求;是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一签了之”等问题。

  在落实中央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等方面。紧盯被巡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巡视整改的认识、整改的具体措施、整改落实等情况,看是否把自己摆进去,坚持从本级、本人改起,坚决防止层层推卸责任、防止以简单问责下级代替负责、防止“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情况以及本单位出现过的违纪违法问题整改情况;看领导班子以及领导干部每年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工作总结会上查找和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否真改、彻改。

  讲究方法

  善用“四把标尺”对照检查。“四把标尺”是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党章党规党纪和相关制度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要求。从事巡视工作的同志必须首先全面学习好掌握好,只有自己先学好了,才能在工作中把准标尺,用以查找被巡视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政治偏差和工作短板。

  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发现问题上下功夫。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挖出来。既要查找显性问题,又要善于发现隐性问题;既要发现屡查屡犯的老问题,又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新动向。特别是要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一查到底,不查清楚不放手。在查找问题上要特别讲究“细”,善于从细微处观察,从细节处入手,从蛛丝马迹中查找问题、发现漏洞、揭出隐情,并注意从苗头性问题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性中揭示必然性,真正把问题找深、找实、找准、找全。

  坚持把严的基调贯穿于巡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有的被巡视单位生怕自己的成绩讲不够,在汇报材料中成绩占了很大篇幅,对存在的问题却轻描淡写。这必须加以扭转。被巡视单位汇报材料中,自身问题应重点汇报。各巡视组和被巡视党组织都要严格把握。巡视组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就要坚决退回去。各巡视组从一开始,就要向被巡视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传递严的信号、亮明严的做法和要求。发现态度不端正、对巡视工作有抵触情绪的严肃批评教育;对于仍然我行我素的,从严处理。

  切实做好谈话工作。一要事先做好准备。巡视组应提前精心研究、细化谈话提纲,并提前发给谈话人。同时,针对不同被巡视单位和谈话对象,事先吃透材料、相关政策规定,并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谈话方案、谈话策略和更具体的谈话提纲,防止千篇一律,防止谈话时说外行话。对需进一步谈话的,还要制订后续新的谈话方案和提纲。二要把控得当。谈话过程中,应防止被谈话人脱离谈话提纲要求,漫无边际或者避重就轻地谈。三要问得清。对于谈话内容特别是涉及问题线索和隐情的,都要适时追问,防止该问的未问、该问清的未问清,贻误时机或造成不应有的工作重复。四要记得准而全。防止遗漏重要内容、重要话语,防止记得不准确、不符合谈话人的原意。五要注意谈与核相结合。谈话中发现新情况、新线索时,要及时跟上进一步了解核实,以便相互印证,或为进一步谈话做好更充分、更具体的准备。六要分析透。主谈人和辅谈人、记录人都要做谈话后的共同分析,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重要情况和问题,组长要主持分析研究。七要用得好。谈话记录应当和巡视底稿一起存档使用。

  用足用好巡视工作条例规定的“12+N”方式方法。如确定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时,应针对巡视所关注的重点人;如召开座谈会,事先要准备充分,会议中间注意引导;如列席被巡视单位的有关会议,应选取涉及“三重一大”议题的重要会议;如到被巡视单位的下属单位了解情况,应提前做足“功课”等。

  精心起草巡视报告。除政治站位要“高”外,反映问题一定要“准”和“实”。所谓“准”,即报告反映的问题定性要准、结论要准、文字表达要准、数据要准。此外,注意点面结合、以点看面,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所谓“实”,即报告反映的问题和结论都要实事求是,要有具体事实、案(事)例、数据支撑,不夸大、不缩小,不拔高、不降低。

  推动被巡视党组织做好同题共答。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增强积极配合巡视、做好同题共答的意识;严格对被巡视党组织汇报材料的审核;就巡视发现的重要问题及拟提出的意见建议,注意听取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等,以取得内部巡视的最佳效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 王立山)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不断开创党的纪律建设新局面
  • 下一篇文章: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
  • 热点新闻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成立能源保供专项
      紧盯痛点难点 整治顽瘴痼疾
      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机制 着力提升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历程
      增强廉洁文化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
      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理论、实践和
      丰富方式载体 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 夯
      推动全国医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放过任何一条问题线索
      为民维权 不远千里
      突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为高质量发展清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严查销售领域腐败行为
      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时刻牢记保密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纵深推进国企领域腐败问题治理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