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思想
廉政思想

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3 15:19:04   浏览:693次  字号: [大] [中] [小]

  

  江苏省江阴市纪委监委紧盯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强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向果农了解相关情况。吉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就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保持清醒的历史自觉、彻底的革命精神、绝对的忠诚担当,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在学习领悟“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上不断深化,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在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上一以贯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以战略思维科学研判形势,保持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清醒坚定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我们要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考量,科学研判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精准分析反腐败斗争趋势,把控大局、把准基调、把握主动,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

  在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中坚定政治立场、目标方向。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进一步明确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方向、方法措施,充分体现我们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斗争意志,从严监督检查、从严正风肃纪、从严反腐惩恶,坚决消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在着力解决反腐败斗争前沿矛盾中体现斗争本领、担当作为。当前,反腐败斗争进入深水区攻坚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党员、干部影响比较大,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前沿矛盾也会反映到党内来,全面从严治党既有共性特征也有省情特点。从查办案件看,“虚假交易”“影子公司”“期权受贿”等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融资平台公司等新兴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我们要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加强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的分析研究,深挖细查案件背后的土壤和条件,不断完善反腐败工具箱,提高监督执纪执法的穿透性,以“道高一丈”力克“魔高一尺”。

  在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把准价值取向、思路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纪检监察工作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关系党员干部政治生命、切身利益,关乎党的形象、党的威信。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观念、系统思维,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执纪执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总方针,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实事求是为生命线,以依规依纪依法为硬约束,正确运用政策策略,全面精准履职尽责,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以重点思维明确主攻方向,保持惩治震慑的强大力量常在

  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牢牢把握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重要方法,围绕重点案件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全面巩固来之不易的压倒性胜利。

  聚焦巩固政治安全,坚决查处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腐败问题和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反腐败斗争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去年以来,江苏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腐败背后的政治问题,严肃查处有的地方“一把手”政绩观偏差、违背新发展理念,盲目举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问题,推动追赃挽损、以案促改。我们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及时纠正政治偏差、消除政治隐患,以铁的纪律捍卫党的团结统一。

  聚焦防范风险隐患,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前哨”,在长期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风险隐患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和作风问题。近年来,江苏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惩治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和不正之风,着力防范安全生产、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及时精准“拆弹排雷”,“一险一策”强化管控。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主动研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风险挑战,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领域腐败问题,通过高水平监督、高质量办案,更好为现代化建设清障护航。

  聚焦维护群众利益,从严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江苏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精准解决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小学食堂管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推动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部署要求,建立从省到县一贯到底的指挥体系,深入整治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以系统思维深化标本兼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以系统思维、体系观念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把治标的成果深化为治本的成效,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突出阻断蔓延,强化以案促改促治。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反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阻断腐败滋生蔓延上下功夫。去年以来,江苏在巡视工作过程中广泛收集干部群众意见口碑和发展情况数据,形成对“一把手”和省级机关非省管关键岗位负责人情况反映专题材料,分别向省委作出报告、移交所巡部门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强化对关键权力的有效监督。我们要加强对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发现问题的分析研判,把破解“六个如何始终”大党独有难题贯穿于监督办案全过程,在立案之初就坚持查清腐败问题与分析土壤条件同步推进,做好移送司法机关和深化以案促改“两张答卷”,实现从个案查处向系统整治提升转变。

  突出纠偏正向,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并对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贯通其他各类监督作出重要部署。建立完善监督体系,能够把预见和预防的触角伸长,通过各监督主体各负其责、协同协作,做到苗头倾向有人提醒、违纪违法有人惩戒、制度漏洞有人修补、教育引导有人组织。去年以来,江苏纪检监察机关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按照“由专而全、由内而外、上下协同”的思路,积极构建基于江苏实践的监督体系,既充分发挥专责监督主干作用,建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协助党委建好主责监督体系;又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贯通协同其他各类监督,努力把监督体系打造成“两个维护”平台、正风肃纪反腐平台、提升治理效能平台。

  突出固本培元,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必须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要盯住“关键少数”,通过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调研谈话监督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要坚持激浊扬清并举,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让正能量更加充沛、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廉洁文化启智润心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能。(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张忠)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 下一篇文章:严查销售领域腐败行为
  • 热点新闻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成立能源保供专项
      紧盯痛点难点 整治顽瘴痼疾
      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工作机制 着力提升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历程
      增强廉洁文化感染力穿透力影响力
      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理论、实践和
      丰富方式载体 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 夯
      推动全国医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放过任何一条问题线索
      为民维权 不远千里
      突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为高质量发展清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严查销售领域腐败行为
      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时刻牢记保密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纵深推进国企领域腐败问题治理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