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厚植担当作为的为民情怀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思想
廉政思想

厚植担当作为的为民情怀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23 15:02:55   浏览:257次  字号: [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多次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讲授开学第一课,要求年轻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切关心和深切期望,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年轻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把时代重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时刻牢记“我是谁”。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关键是看能否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忠诚之心。对党忠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检验标准,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更多地体现在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和平建设时期,担当精神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重大考验和实际检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刻牢记“为了谁”。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最大的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轻干部,具备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等优势,但也缺乏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砺和考验,特别是很多年轻干部缺乏基层磨练,与老百姓打交道较少,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了解不够深入。年轻干部要主动投身基层工作,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纪检监察干部要立足职能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要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严肃整治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践行群众路线,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时刻牢记“依靠谁”。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今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群众,必须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年轻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善于把群众智慧集聚起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监督执纪执法各项工作,持续拓宽监督渠道,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坚决防范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坚守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价值理念,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展现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形象,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许俊)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 下一篇文章:做深廉文章 注入廉动力
  • 热点新闻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一体发力。群众身边不正之
      严查销售领域腐败行为
      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
      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时刻牢记保密要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纵深推进国企领域腐败问题治理
      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一刻不停
      加强贯通协同释放监督效能
      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系统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以有力有效监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不断开创党的纪律建设新局面
      惩治蝇贪蚁腐 解决急难愁盼
      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精准整治"私车公养"
      推动政治监督在基层落实落细
      用好典型案例 分级分类施教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