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姜尚的廉政思想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

姜尚的廉政思想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4-07-01 10:06:00   浏览:809次  字号: [大] [中] [小]
    姜尚,即姜子牙,是西周开国之君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军师,西周著名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在帮助周文王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西周政权的过程中,他深知统治者的贪淫腐败之风是亡国之因,因此极力倡导清正廉洁的风气。姜尚的廉政思想集中记载于《太公六韬》中,书中论述了姜尚为君爱民、尚贤举贤、考核人才等重要思想。
(一)“人君领导学”思想
姜尚关于国家统治者的思想被后人称为“人君领导学”,一直被后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继承了下来。
姜尚批判了国家兴亡是出于天命的思想,认为为政者与国家兴亡的关系极大:“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他认为,圣贤之君首先要以身作则,学习古代尧舜,勤劳节俭,“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展,奇怪异物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室屋不垩色”@,力戒奢侈挥霍,提倡“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梁之饭,藜藿之羹”®即用粗菜糙米为食,兽皮布衣为衣,勤俭节约。其次,君王要爱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不做劳民伤财之事,“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也不要过多征收人民的财物和劳动力,“其赋役也,甚寡”@;还应“存养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对遇到灾难的人民要给予救济。“驭(治理)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姜尚还主张养成公正的社会风气。“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做官的,谁公正爱民,谁就可以升官,就可以增加俸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间。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作为老百姓,凡对长辈孝顺、对子女慈爱者受尊敬,努力生产者受鼓励,辨别善恶,表扬善行,以法度惩罚恶行。“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对于赏功罚罪必须公正,不能偏私。为君者能做到以上两点,就会“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另外,姜尚在《大礼第四》中还提出国君在听取意见时,“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听人之言,不可轻率地加以肯定,也不可马上加以拒绝轻率肯定,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见;马上拒绝就闭塞了臣子以后的进言。姜尚认为,国君要做到明察国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这正是后人魏徵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思想的先声,而比魏徵的思想早1700 多年。
(二)尚贤举贤,考核人才
姜尚认为,提拔贤才、革除无能之辈是为政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历史经验证明,在用人、识人问题上,西周也有坚持任人唯贤和反腐败的问题。鉴于有的国君空喊“举贤”的口号,而实际却选不到贤人的教训,姜尚提出在选择和考核人才时,不以世俗毁誉为准,重在“六守”的考察。所谓“六守”指仁、义、忠、信、勇、谋。具体考核标准为:富有而不逾越礼法,地位尊贵而不骄傲凌人,担负重任而不三心二意,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身临危难而临危不惧,处理突发事件而能应变自如。这就是真正的贤人。
姜尚所处的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而将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所以姜尚十分重视对将帅的考核。他提出八种考核办法,主张结合有关对军事人才的要求,通过设问、反诘、监视、显问、理对、女色、临危、醉酒来检验受试者的识见、敏钝、忠诚、德行、廉洁、贞操、勇气、醉态,内容翔实细致,具有客观和量化的特点。
姜尚还主张,人才经考核选拔出来后,要委以重任。以军事将帅的任用为例,君主要公开举行隆重的仪式授予军权,并且不应干涉其具体的军事事务,放手让将帅行使职权,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姜尚的见解被后世的思想家归纳为:欲审知其德问以行,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
综上所述,姜尚廉政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为政者本身要重视身教,生活力求节俭;施政时要有仁爱之心,不能横征暴敛,毁夺农时;要与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统治者如果能廉洁无私,克已奉公,尊重贤才,摒除奸佞,就能管理好天下。他的这些思想后来为各派思想家所继承并发挥。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周公的廉政思想
  • 下一篇文章:贪腐典型——周幽王
  • 热点新闻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重要讲话精
      全会观察丨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
      读懂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中的新
      2024年国家安全机关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取
      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坚定不移强化政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为坚决打赢反腐败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正风护民利——评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
      新视野丨首发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
      业务丛谈丨紧盯基层治理难点持续发力
      学有所悟 | 着力加强学理化研究阐释
      前沿访谈 | 从古典文明中寻求智慧汲
      营造崇廉尚洁浓厚氛围
      实践与思考丨推动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
      纵深推进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记者观察丨持续彰显正风肃纪决心
      镜头丨聚焦特色产业强化监督
      记者观察丨保障风清气正营商环境
      本网评论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