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对话|在新征程上作表率当模范返回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视野
廉政视野

对话|在新征程上作表率当模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9-06 17:42:32   浏览:383次  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9-06 07:3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永不自满,永远奋斗。图为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大坡乡岗伟村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镇干部、工程设计人员在大坡飞鸡农特产品大数据中心讨论岗伟村产业示范带方案。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8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表彰397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198个“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会议强调,新征程上,广大公务员要带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率,带头遵守制度、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头立德修身、做涵养廉洁文化的表率。

  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标,才能够提出和实现“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公务员队伍是治国理政的主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是公务员表彰奖励的最高荣誉。如何理解“人民满意”的深刻内涵?

  张国玉:“人民满意”是公务员的最高荣誉,也是最高追求,是我们公务员制度的题中之义。可以看到,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坚持“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

  “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和执政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目标,才能够提出和实现“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彰显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超越、追求卓越。“人民满意”是一个根本目的恒久不变和具体要求动态变化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管哪一个历史时期,“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始终不变,但不同时期“人民满意”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永不自满,永远艰苦奋斗,永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永远聚焦“人民满意”来不断推动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记者:8月下旬的重庆山火大决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力量。有网友留言称,只有在政府、军队、警察等名称前冠以“人民”二字的中国,才会诞生这样的奇迹。对此,您如何理解?

  张国玉:在重庆山火救援中我们可以看到,关键时刻,从摩托大军到热心市民,许许多多重庆人民筑起战胜山火的铁壁铜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身上的担当、意志和团结。中国人民为什么能站出来,可以说,集体主义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对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认识和对群众利益的维护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保护者、实现者,提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抗击疫情“不惜一切代价”,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价值排序让无数人安心更充满信心。同时,对于人民力量、人民价值的尊重,对于人民品质、人民禀赋的赞美,也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奠定了情感基础。“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可以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由此,我们也能更加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初心不改、国家稳定发展,人民就有坚强后盾;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党和国家事业就能稳步向前。因此,在大事面前,在关键时刻,中国人总能同心同向拧成一股绳,实现组织力的最大化,“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就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只要我们始终置身于“群众的海洋”,就必将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记者:此前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踏上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如何理解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带头贯彻新发展理念、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率?

  张国玉: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谁,靠谁去推动,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国计民生是一个固定词组,它把国家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

  从根本上讲,发展与民生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发展是民生的基础,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好了民生工作,民心也就自然凝聚起来,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充分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开启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率,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的推动国家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战略策略。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如果为了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速而“穿新鞋走老路”,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而且难以实现其他发展目标,更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尊重规律、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定能开创增速适宜、结构优良、动力持久、人民满意的发展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

  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下足“绣花”功夫,一件接着一件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记者:实际工作中,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造声势、做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应如何避免?

  张国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原因是政绩观出现偏差,根本原因是这些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出了问题。一些干部想的不是为民干事,而是为自己干政绩,一开始思想就跑偏了。一些领导干部也想为民干事,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多岗位、特别是吃劲岗位的锻炼,经验经历不足,再加上不注意调查研究,不注重依靠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导致谋划工作时思路出现问题,最后导致好事也没办好。一些干部想为民干事,也有能力,但担当不足。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工作局面打不开,矛盾问题一大堆,根本原因在于干部缺乏担当精神,缺乏原则性和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解决一些干部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问题,根本在于增强党性修养,锤炼过硬本领,增强斗争精神。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既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同时也不能只看眼前、看一时的需求,还要看是否有“后遗症”,看是否符合老百姓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不能为了一时、局部的利益,牺牲了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要增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提高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既抓急难险重等短期要做的事,又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作千头万绪,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敢于抓重点任务,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压茬推进,以点的突破推动整体发展。发扬钉钉子精神,接好接力棒,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信心。

  记者:要做到“人民满意”,党员干部应当从哪些方面提升能力本领?

  张国玉:做到“人民满意”,首先要有一心为公、造福人民的情怀。一个人民满意的干部,必然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自觉做到态度上尊重群众,言语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帮助群众,心理上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要提升政治能力,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定好方向、定清目标、定准任务,确保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既胸怀“国之大者”,又脚踏实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把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目标与“国之大者”结合贯通。

  坚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人民至上,需要实事求是,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达到密切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人民的现实活动去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进而制定具有科学性、人民性的正确决策。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是最好的密切联系群众形式。通过与群众日常的经常性联系、重大节日事件的制度化联系、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落实性联系,及时发现群众想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链接 < 返回列表
  • 上一篇文章: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开发区营商环境强化监督
  • 下一篇文章:建立监督监管联动机制 强化隐蔽渠道重点监管 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天价”月饼
  • 热点新闻
      重庆市荣昌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等单位开展“清风
      山西通报6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坚持正风反腐一起抓
      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
      推动兜牢食品安全底线
      原原本本学 融会贯通学 联系实际学
      严惩靠企吃企腐败问题
      下更大气力纠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
      清风拂沈水 廉韵长传续
      重庆多方位收集群众诉求
      浙江持续打好组合拳
      严查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第九届中国廉政理论高端论坛”在京举
      严查变相公款游
      关龙逢
      皋陶
      贾谊的廉政思想
      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持续提升基层执纪执法水平
    相关链接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纪委      · 最高检      · 最高法      · 中国法学会      ·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 编辑:池晨旭 备案号:京ICP备10012170号-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东路4号院,邮编:100081,电话:010-66525588-2106 电子信箱:zgffclfzs@163.com